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团学活动 -> 正文 团学活动

探寻多彩东山——青春赋能海岛振兴路

2025年07月16日 21:43 经济系 点击:[]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经济系“驭浪寻踪·陵岛三色”实践队于6月25日至6月28日踏上东山岛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开展为期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我们以东山岛文旅发展为切入点,探索东山岛的“多色”发展,让青春的律动与陵岛的脉搏同频共振。

图1 实践队出发前全员合影

一、金色东山:溯千年文脉,续匠心传承

实践队从奇绝的风动石启程,走进东山博物馆,感受岁月沉淀的历史厚重;在黄道周纪念馆领略先贤风采,于香火缭绕的关帝庙探寻两岸文化的精神纽带,欣赏独具特色的古建筑艺术。驻足南门湾,队员们沉浸于古今交融的渔港风情之中,感受一岛之上文化交汇的独特魅力。

图2 实践队队员与金木雕传承人访谈

在追寻历史足迹的同时,队员们更将脚步迈向非遗传承的现场,探访海柳雕、海船钉造技艺等多位非遗传承人。指尖翻飞间流淌的百年技艺与那份沉静的匠心坚守,深深触动了年轻的心灵。这不仅是技艺的观摩,更是文化根脉的触碰。带着这份鲜活的体验与思考,团队参与了与东山县文旅局的专题座谈,围绕“非遗保护如何赋能旅游发展”、“文旅产品如何创新”等核心议题,队员们结合所见所闻,提出了富有青年视角的见解与具体建议,为东山文旅融合注入了新鲜的思路。

图3 实践队队员与文旅局工作人员访谈

二、蓝色东山:看滨海乡村,兴产业振兴

实践队队员们聚焦东山县两个历史悠久的渔村——冬古村与澳角村,挖掘其滨海文化所蕴含的旅游价值,感受村庄在生态与文化之间找寻平衡的路径。

图4 实践队全员在冬古码头合影

在冬古村水产品交易中心,队员们围观当地渔民的作业情况,刚上岸的鲍鱼被快速分拣、打包、装车,现场还设有电商直播点,主播对着镜头介绍刚上岸的海鲜。大家切实感受到,这个传统渔村正凭借着“老手艺+新路径”的方式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澳角村,海洋捕捞、水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微商、乡村旅游等多元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澳角村还成立了漳州市首个村级诗社——“渔家诗社”,村民们“下海能打鱼,上岸能写诗”,当电商货架与诗词稿纸在渔村相映生辉,乡村振兴便拥有了物质丰盈与精神明亮的双重纬度。队员们深入村内“电商一条街”进行走访调研,深入探索传统渔业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打造特色乡村的路径与方式。

图5 实践队队员参观鲍鱼养殖场

这两地的实践,清晰勾勒出传统渔村借力数字科技与文化赋能,打通“资源变产品、产品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一条充满活力的“蓝色路径”。

图6 实践队队员来到澳角村参观与访问

三、红色东山:承生态初心,扬谷公精神

实践队走进谷文昌纪念馆及廉政主题馆,深切体悟谷书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精神。他带领东山人民治理风沙、植树造林,铸就“百里木麻黄”生态屏障,不仅改变了自然环境,也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图7 实践队队员在谷文昌廉政馆听讲解

如今,这份绿色愿景已转化为苏峰山环岛路、马銮湾、彩蝶湾等核心生态旅游资源,成为东山旅游的金字招牌。谷文昌精神作为东山发展的红色根脉,持续引领着这座滨海小岛走向更加绿色、文明与可持续的未来。

图8 实践队成员在马銮湾调研

四日之行,实践队脚步不停,笔耕不辍,将东山岛的人文风情留在队员们心里的深刻印记转化为文旅创新发展、海洋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感悟。时间虽短,但收获满满,东山岛的海风将乡村振兴与海洋文旅的种子深深地播撒在队员们年轻的心田。

上一条:非遗润童心,文化活传承--经济系“毅启文兴”实践队翔安行 下一条:经济系学生篮球赛圆满落幕

关闭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199号    联系电话:0592-6181656     邮编:361021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经济系 版权所有